欄目分類
    Column List
    客服聯(lián)系電話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請關(guān)注

    • 1
    • 2
    • 3
    • 4
    • 5
    曽侯鐘磬
    Vedio
    文化鑒賞

    編磬百科

    ⊙作者:項紹清  ⊙來源:原創(chuàng)  ⊙日期:2020-03-08  ⊙人氣:7013  ⊙關(guān)鍵詞:編磬百科


    【編磬百科】


    編磬簡介


    曾侯乙編磬


    歷史變革


    編磬


    特磬


    云磬


    編磬發(fā)源




    編磬簡介  

          編磬是古代打擊樂器一種,用石或玉制作

    它的音色,除黃鐘、大呂、太簇、夾鐘、洗、

    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個半音,演奏打擊時,

    發(fā)出不同音響,清宮所藏玉編磬,是清乾隆時

    制,在重大典禮演奏中和韶時使用。編磬是

    以演奏旋律打擊樂器,多用于雅樂

    祭典。編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組,每磬發(fā)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曾侯乙編磬

          由石磬編懸于架上,可擊奏旋律。常與編鐘

    相配,奏“金石之聲”。青銅錯金磬架,由一

    圓雕怪獸及其頭上插附的立柱為虡,兩根圓桿

    橫梁,呈單面雙層結(jié)構(gòu)。獸頂插附的立柱從腰、

    頂兩處與橫梁榫接。橫梁底等距焊鑄銅環(huán),以串

    鉤掛磬。磬架施線條流暢的錯金云紋。

         32塊磬系用響石磨成,形若倨句,大小有異,

    分為兩四組。經(jīng)復原研究,知其音域跨三個八

    度,十二半。色清脆,獨具特色。有銘磬

    匣3具,彩繪磬槌兩件。

          曾侯乙編磬,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州戰(zhàn)國時期曾侯墓。是中國古代演奏旋律的打擊樂器,32件磬片分別懸掛于由青銅制作的龍首鶴身怪獸磬架之上,多用于宮庭雅樂或盛大祭典。其低音渾厚,高音明澈,音色優(yōu)美而動聽,可以旋宮轉(zhuǎn)調(diào),演奏中外各類樂曲。編磬常與編鐘合奏,其音響魅力“近之則鐘聲洪亮,遠之則磬音清脆”相得益彰,被譽為金聲玉振。

            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將這套24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初期大型編磬復制出來,其發(fā)音與原編磬的標音銘文相符,低音渾厚洪高,高音明澈,音色優(yōu)美而動聽,音域達三個八度,可以旋宮轉(zhuǎn)調(diào),演奏多種樂曲。


           清代的編磬,主要用于皇帝與王公大臣慶典

    樂”、宮中大型宴會的“中和清樂”和“丹陛

    清樂”。清乾隆年間制作的編磬,16枚為一套,

    小相同,厚度有異,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

    特磬一致,只是體積較小,每次演奏時全套都

    要使用,隨樂曲旋律擊奏。在清乾五十五

    (1790),乾隆皇帝還用黃金制作了一套金編磬

    ,和它一起使用的還有一套金編鐘。


    歷史變革

            磬是一種石制的擊樂器,可能由某種片狀

    石制的勞動工具演變而來。磬在遠古時代稱

    “石”和“鳴球”,在山西夏縣東下馮夏代文

    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石磬,形狀像耕田用的石犁,

    其斜上方,有一圓孔用于懸掛,整體打得非常糙,有的棱角還士分銳利,敲擊時仍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音。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銅制等多種,分為兩種,一種為單個的大的磬,在河南安陽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音色與青銅樂器發(fā)出聲音一樣清亮。

    石磬簡稱“磬”,是一種板制體鳴擊奏樂器,在中國古代的八音樂器分類法(金、石、土、革、絲、木、匏、竹)中,磬居石類,朱載堉在其《律呂精義》中稱作“石音之屬”。

    石磬的早期記載有《禮記·明堂位》的“叔之離磬”、《世本》的“無句作磬”等神話傳說,表明我國遠古即有磬的制作使用歷史。以之敲擊來為舞蹈擊節(jié)助興。這一現(xiàn)象被記載在《尚書?益稷》中,即所謂“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由于磬在祭祀活動中日漸顯出其突出的地位,統(tǒng)治階級也漸漸地加入這一樂器的研制中,并將這一樂器視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歷代帝王的追逐,加快了石磬藝術(shù)的發(fā)展,逐漸出現(xiàn)了編磬。


    編磬

         編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擊樂器:把若干只發(fā)出不同音色的磬編排成一組,能發(fā)出幾個音色不同的音來。

          早在3000多年前人們就用磬石制成“編磬”,商代的編磬,一般三枚一組,在殷墟西區(qū)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編磬。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初期,楚地的編磬制造技藝達到較高水平。

    2009年,“六十甲子中國磬”由石頭神人力濤大師傾力打造,為祖國60周年大慶獻禮。


    特磬

        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時演奏的

    樂器。  

          清代,特磬和編磬在宮廷音樂中用途頗廣。

    特磬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時演奏的樂器。

    在一年的12個月里,每個月各奏一個調(diào)的樂曲,

    月用太簇 … 十一月用黃鐘,十二月用大

    呂等,所以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單獨懸

    掛在木制磬架上。它們大小不一,最大的是“

    鐘”,最小的為“應鐘”,演奏時,只需換

    上相調(diào)的特磬,合奏時,在每一樂句的末尾

    磬一下,起加強節(jié)奏的作用。

    云磬

          云磬為寺院所用的法器,常用于宗教音樂。
          云磬:又稱“引磬”。古代打擊樂器。外形與仰缽形坐磬相同。形體很小,磬身銅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徑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長木柄上端,全長約35厘米。木柄旋以條紋為飾。
          云磬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樂中。演奏時,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執(zhí)細長銅棍敲擊,發(fā)音清脆,在梵樂中常用以敲擊節(jié)奏。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制作的特磬(現(xiàn)為北京天壇收藏),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狀呈曲折形。


    編磬發(fā)源

           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在湖北的江陵和隨縣出土了大型編磬。湖北江陵紀南故城,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國都,1970年在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編磬。磬體用青色石灰石制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較清晰的彩繪花紋和略顯凹凸的花紋。其中4枚繪有鳳鳥圖,色彩高雅,線條流暢。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編磬共四十一枚,石制,分上下兩層懸掛,上層十六枚,下層十六枚,另有九枚可隨時調(diào)用,這套編磬與編鐘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調(diào)高上進行合奏或同時轉(zhuǎn)調(diào)演奏。其音響效應“近之則鐘聲亮,遠之則磬音彰”。


          魯是磬的原產(chǎn)地,春秋時孔子是制磬高手,我們以同一種材料--泗濱浮石(三源“火山、太空、陸源、冰河期)浮沉變質(zhì)巖)復制洛莊編磬、孔廟編磬、 特磬、殷墟虎紋磬。
    殷墟虎紋磬是東夷虎族王自魯遷都殷地安陽所攜。
          1994-95年,長清仙人臺14枚編磬出土,也是“本色玄黃”的泗濱浮石(三源“火山、太空、陸源、冰河期)浮沉變質(zhì)巖)所制。山東華泰集團所屬華泰礦業(yè)及廠均參家了1994年長清及1999年山東洛莊漢墓出土古磬的修復工作。
          1999年,濟南東章丘出土:走近洛莊漢墓樂器:編磬
          金鐘嘉磬、王室輝煌, 編磬是古代一種石制擊打樂器,從春秋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時期,進入編磬的高峰期。到了漢代,編磬逐漸走向衰落,王室貴族死后隨葬樂器的禮俗也漸漸衰落,因而,漢代的編磬出土很少。在國內(nèi)考古中出土的西漢編磬里面,大部分不是實物,而是專用來做祭品的“明器”。比如著名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10件編磬均是“明器”。出土實物的有曲阜九龍山的魯王墓,該墓曾出土西漢晚期的36件編磬,但都不如洛莊漢墓的107件編磬規(guī)模大、數(shù)量多,且全是實物。據(jù)悉,洛莊漢墓出土“灰褐色帶黃斑玉質(zhì)感”的洛莊漢墓泗濱浮磬的這107件編磬比以往漢代考古中出土的所有編磬的總和還要多。
          據(jù)史料記載,編磬古代多為宗廟所用。古代有“四時嘉至磬”的說法,這里的“嘉至”是西漢宗廟迎神樂名。文人王國維也曾在文中指出:“鐘磬獨以嘉至名者,以其為廟樂之首也?!?/span>
          洛莊漢墓出土灰褐色帶黃斑玉質(zhì)感的洛莊漢墓泗濱浮磬的107件編磬,是2000年夏天于該墓第14號陪葬坑中出土,像這種專門把樂器放置在一個陪葬坑內(nèi)隨葬的,國內(nèi)考古中還是首次發(fā)現(xiàn)。這107件編磬共分為6套,每套數(shù)量稍有差異。埋葬時均是掛在編磬架上入土,后因樂器坑塌陷,架子倒掉,編磬中也有三分之一斷裂。不過,這些斷裂的編磬日前已由經(jīng)省教科文衛(wèi)專家及山東華泰集團所屬廠礦泗濱浮磬修復專家歷時近一年的修復完畢。
          50年代出土的安陽殷墟虎紋磬、70、80-95年山東泰泗地區(qū)出土的編磬及1999年洛莊西漢墓出土的107面6套編磬灰褐色帶黃斑玉質(zhì)感的洛莊漢墓泗濱浮磬,絕非黑色,黑色磬是陜西華源磬、江蘇太湖磬、安徽靈壁磬,這三種磬,一是僅可響,但是聲響而不厚、尖而不振、短而不悠;一句話:共振與諧振感差,二是上述缺點因原料成因不同,非隕石撞擊或它因而致二次高溫高壓成因也;故以砭石山東的真品灰黃灰紅的泗濱浮磬以外的磬種做磬樂導引或音樂療法及浮磬砭道的話,是效果很差的。
    “磬:樂器也;以玉或石為之,其形如矩?!保嘤纸凶觥般偅ń鸸缫玻?。
          據(jù)說“磬”起源于中國古代,在虞舜時期,它便成為很重要的樂器了。當時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那些石料,出產(chǎn)于我國古泗水兩岸的深山之中;它的顏色類似灰黃灰褐色帶黃斑玉質(zhì)感,看上去好像是玉類一般。也有用太湖石去磨制的,不過,這種品質(zhì)不如泗水的玉料堅實而精致。
    根據(jù)文獻考考證:到了南齊時代才有鐵造的“磬”,又到了梁代才有銅造的“磬”。
          初期使用玉料和石料所造的“磬”,是把石塊磨成石片,形狀如“矩”,中間折曲,兩端低垂。有如日本字母的“ヘ”字,也很像我國“注音符號”的“ヘ”字一般。--造“磬”的方法,在考工記(考工記:書名,一卷;言百工之事。即周禮之第六篇,亦名冬官考工記)一書中曾有敘述。
         “磬”的種類很多,有“玉磬、鐵磬、銅磬、編磬、笙磬、頌磬、歌磬、特磬”等許多類型。每一種磬,大致都是用一枚到十六枚的石片或鐵片組合而成的。它是由于利用石片或鐵片的長短厚薄的差異,而發(fā)出不同的音律。
          例如“編磬”的制作方法:它是用十六枚石片(石磬),按照十二種音律的次序,橫列成上下兩排而組成的。還有一種叫做“方響”的樂器,它是“磬”的一種代用品;它是用十六枚長方形的鐵板排列而成。
    上面所說的“磬”,都是懸掛在“簨虡(鐘磬架子)”上敲擊的樂器。在朝鮮半島,到今天還有“編磬、特磬”和“方響”被流傳使用著。日本奈良興福寺,不久之前還有一只“華原磬”被保存著,據(jù)說是一件非常名貴的古物??计湫螤?,是屬于“鉦鼓”的一類。

    上一條:“一鐘雙音”奏千年古樂——曾侯乙編鐘

    下一條:曾侯乙編鐘百科

    【創(chuàng)始人履歷】

      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張華珍女士,時任隨州市博物館副館長。1978年參加“曾侯乙墓考古發(fā)掘”,負責曾侯乙編鐘、編磬及其出土文物的發(fā)掘和修復研究工作。

      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項紹清先生,隨州擂鼓墩文物管理處管理員,先后被認定為: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青銅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國家專利發(fā)明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yè)標準制定專家。

    【我們的實力】

      全國最專業(yè)復仿制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產(chǎn)品的企業(yè);

      全國唯一指定的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生產(chǎn)性保護基地;

      全國第一家鐘磬產(chǎn)品通過ISO9001質(zhì)量管理體系認證;

      國家“編鐘”樂器行業(yè)標準制定單位;

      歡迎廣大客戶來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師工作室”、“旗艦專賣店”、“生產(chǎn)基地”(湖北省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實地考察、商談合作、選購產(chǎn)品。我們秉承“專業(yè)、專注、專心”的原則,為您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服務!

    【聯(lián)系人】:項先生

    【咨詢電話】:13774116060、13986442790

    全國銷售熱線:13774116060 13986442790 返回頂部
    亚洲一区中文无码,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变态,国产精品毛片av,午夜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美女视频 99九九久久天天夜夜躁精品